从实验室迈进居民生活,朝阳科技满格输出——
| 日期: 2025-08-18 | 信息来源:北京朝阳新闻网 北京朝阳客户端 | 点击量:44 | 【
打印】【关闭
一座城市的活力来自于产业的血脉。

在朝阳,城市更新从不止步于“颜值”,更在追求“内涵”。

创新,不再藏于高楼深处,而是从实验室迈进居民生活,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全市首家VR院线“超维视界”,落户798·751园区;“三体·四维空间”科幻体验中心,落地微博电竞中心??

作为北京的科技大区,朝阳区围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加快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打造“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的发展区”让科技不再遥远,而是可感、可亲、可用。

提升区域发展的“科技含量”

自2022年朝阳全面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来,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攀升,上半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GDP占比25.8%,比“十三五”末提升7.2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超30%。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拉动力“全市双第一”。年内新增3家首发上市企业,占全市1/3;估值超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2家,数量全国占比11%。

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

朝阳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安全等重点产业,积极布局互联网3.0(元宇宙)、数字医疗、光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全市首个”突破。

人工智能领域:

朝阳区已经集聚了产业链企业近700家,形成从数据—算力—模型—智能体工具平台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部署超1000P高性能混元算力。落地国家级材料可信数据空间和全国首个汽车可信数据空间。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发展,今年上半年场内数据交易额超2024年全年,新增高质量数据集116个;北京数据集团落地朝阳,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全域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之城。

“一区一品”聚焦AIGC、AI+精准诊疗两个核心方向,建设了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AIGC全链路数智化生产基地,AI+精准诊疗概念验证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

互联网3.0(元宇宙)在全市领跑态势持续深化,集聚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中关村(朝阳)互联网3.0产业园入驻企业近300家,实现首家企业上市,与798、751联动发展,建设互联网3.0(元宇宙)产业集聚区。与京东方联合打造的未来产业园;成立了VR大空间产业加速器,为影视、游戏、文旅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医疗领域:

建成运营全市首个数字医疗特色园区。打造数字医疗概念验证平台矩阵,引进落地国家医疗装备中试验证平台、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和场景对接平台;集聚产业链企业超240家。

产业互联网领域:

建设中关村(朝阳)工业AI产业园,支持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开发开源业内首个工业智能体开发及应用平台。

数字安全领域:

以360等链主企业为引领,集聚企业超过120家。

抢抓未来产业的发展新赛道。全市唯一一个光电子领域未来产业育新基地—电子城IC/PIC创新中心累计落地优质企业46家。与中关村泛联院合作打造6G元宇宙场景联合实验室。支持超图软件打造空间智能产业加速器。全球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落地朝阳。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投入使用。元宇宙产业、新能源的智控产业集群分别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构建场景驱动创新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朝阳区充分发挥区内消费、教育、文创、文旅、体育、金融等领域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探索实践应用场景和科技创新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径。

成立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构建“需求挖掘-场景设计-技术整合-组织实施-标杆场景”的闭环模式,推动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累计挖掘匹配场景超200家。

全市首家VR院线“超维世界”落户798、751园区,“三体·四维空间”科幻体验中心落地微博电竞中心,“北京超现场·潘家园剧场”成为全市首个街道级“超高清第二现场”数字视听文化空间,以场景驱动创新发展,让前沿科技“触手可及”。

做大科技创新“朋友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北京朝阳构建链主企业开源开放、央国企引领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格局,2024年朝阳区新设市场主体超3.7万户,位居全市第一。上半年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5.6%,高于全市11.5个百分点。

朝阳区深化创新策源合作,做大科技创新“朋友圈”。加强与高校院所、国家级平台创新协同,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启动运营,与北工大合作共建山河湾谷创新区,创新先导区已落地企业超过190家,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不断深化和落地转化;

依托中科院创新资源打造朝阳北部科技创新发展带,提升北京理工大学朝阳科技园影响力,谋划建设朝阳产业技术转化院,推动科研成果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5月,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PCT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市的17.3%和25.9%。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沃土”

朝阳区进一步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入驻13家国际科技组织,朝阳区还积极实施“雨燕行动”服务企业出海,在1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国际科技服务站点。

朝阳区积极建设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创投会客厅”融资对接品牌活动链接创投机构超1000家次。落地香港理工大学创意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京港、中新互联网3.0创新孵化中心,提供境外企业落地和境内的本地企业出海的双向服务。

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推进建设20余个高品质特色园区,其中7个获评市级园区,构建“一产业一园区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科技金融服务矩阵综合服务体系,为8个科技园区首批74家科技企业授信51.5亿元。中关村朝阳园北区发展进入快车道。继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入驻启用以来,北京爱瑞国际医疗综合体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北区5条道路通车,望京国际人才公寓实现配租,努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下一步,朝阳区将继续深化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应用场景的开放创新来引领和支持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集群的打造和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编辑:管理员)
相关志愿快讯